世界即时:达志科技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 : 2023-04-22 05:54:14 来源 : 同花顺金融研究中心

达志科技(300530)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资料图片)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公司属于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产品主要应用于下游表面工程生产加工行业。报告期内,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继续深化,产业整合逐步推进,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由于下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电镀加工企业逐渐实现园区化、大型化。这使得大型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生产和环保资质、产品质量和稳定性、供应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市场竞争中,许多小型表面工程化学品企业逐渐被淘汰,国内优势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份额逐步扩大。随着国内优势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步壮大,其资金实力和研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这使得国内企业逐步具备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进一步抢占国际跨国公司占领的高端市场,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报告期内,产业整合和优胜劣汰的趋势更加明显,这将促使优势企业在行业内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和行业整体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国内行业优势企业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与国外企业的差距持续缩小,国产产品在中高端市场的占比预计将继续上升。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行业基本情况

新能源电池行业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需求不断提升,新能源电池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新能源电池在解决能源危机、减少碳排放、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新能源电池行业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多种类型。

根据CNESA《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报告,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现阶段布局新型储能领域,在新型储能领域提高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实现产能规模,以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产品开拓市场蓝海,既符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也是新能源企业的市场机遇。(二)行业发展阶段与周期性特点

1、技术更新周期: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断进步,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推动行业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新能源电池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全球政策环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推动新能源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行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周期性特点:2、市场需求周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和普及,电池需求量逐步上升,市场需求呈现出旺盛的增长态势。3、行业政策周期: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周期性调整,对新能源电池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三)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报告期内,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公司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全国排名前15位。公司积极投入研发,不断创新,保持了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优质的电池解决方案。(四)报告期内产业政策重大变化与影响报告期内,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政策,对新能源电池行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目标使得新能源电池需求进一步扩大。公司积极响应政策调整,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产品更新,进一步巩固了在行业内的地位。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业务概况

1、新能源电池业务

公司以“领湃新能源”作为新能源电池业务板块品牌,秉承“技术领先,澎湃动力”的使命,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类别覆盖电芯、模组、系统集成,全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车、储能应用领域,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市场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以领先的技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228.15%,公司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供应能力大幅提升,经营情况稳定向好,公司管理团队紧抓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形成公司业绩发展持续内生动力。2022年度,公司全面开展降本增效,完成135Ah电芯二代产品导入,实现材料成本下降 4.23%,同时优化公司管理架构,降低运营成本;公司持续加强研发力度,新能源电池业务已获得16项发明专利、148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具备材料、电芯、模组及PACK的独立开发测试能力,产品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快速提升产线生产能力,启动第二条产线建设;同时,市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连续获得上汽通用五菱、江苏吉麦汽车、北京汽车制造公司、东方旭能等客户订单,进一步得到了市场认可;2022年公司进入全国动力电池企业磷酸铁锂细分市场装机量排名前 15位。另外公司在储能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性成绩,完成三峡新能源山东台儿庄2.5MWh、国电投山西左权20MWh示范标杆项目交付;完成首款簇级储能产品开发;完成工商业储能LB200项目样品开发,填补了公司在工商业储能市场产品空白。

2、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

公司业务涉及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主要产品包括涂镀添加剂与涂镀中间体等,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电子材料、涂料、建筑、船舶、航空航天等领域。报告期内,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面临着多重挑战,主要包括环保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加强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环保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适应政策环境和市场需求。此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表面工程化学品行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经营模式

1、新能源电池业务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新能源电池产能提升,不断提高产品供应能力。研发方面,公司采用自主研发为主的研发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客户需求,以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进行产品开发。启动、完成280Ah及100Ah等多样产品开发,启动中试线建设。同步开发三元高能量密度、叠片技术、快充等技术研发。公司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已形成一定的电芯、模组、PACK产品设计、试制、调试,验证能力,为公司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产品研发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为提升研发实力,公司提高产品全流程的开发验证能力,进一步缩短产品量产导入周期。

生产方面,公司根据客户订单、公司产能以及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同时公司对标行业,持续进行工艺和设备优化,开展质量改善、精益管理,不断提升装备水平制程能力及现场工艺标准化水平,全力提升产品制造水平。在新产品导入环节,严格执行APQP流程,前移量产质量边界,依据APQP及再发防止等机制,健全新品导入管控,缩短产品导入爬坡周期;生产环节,健全作业标准化机制,建立设备预防性保养机制,通过CTQ/CTS工艺参数DOE验证保证质量,精细粉尘管理及环境管控,持续提升产品优率及一致性。

采购方面,公司已经完成量产产品的供应链布局,实现了稳定供货。供应商准入环节,公司已获得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评价和选择供应商,按《供应商管理程序》对供方进行绩效监视和再评价。新供应商开发时组织研发、采购、质量部门对供应商现场审核,综合评估供应商质量保证能力、供应能力及成本水平,筛选符合客户及公司要求的供应商,通过资格审核、体系审核、样品测试后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录。每月根据产销计划拉动物料需求,向原材料供应商下发订单,来料检验合格后完成入库。同时持续开展原材料行业供需关系监控分析,与核心原材料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来达到保障供应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营销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公司根据经营大纲制定客户开拓目标计划,设立专职人员进行市场调研、顾客寻访,针对目标客户进行详细的技术方案对接,待产品开发成熟后向客户送样检测,依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交付。并通过参与行业论坛、专业展会等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在行业内的知名度,进行市场开拓。

2、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的经营模式

公司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涂镀添加剂、涂镀中间体等产品实现盈利。研发方面,公司通过自主研发与“产、学、研”合作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在依靠公司研发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同时,通过与各大科研院所的合作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在新型环保涂镀中间体产业化等工艺技术方面取得了业内领先成果。采购方面,公司在考虑市场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定价的方式购买生产所需原材料,通过建立稳定的采购体系,并建立与原材料采购有关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来保证公司采购的稳定性。生产方面,公司根据各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预测,并在参考客户订单情况的基础上,根据行业的季节性需求变化组织安排生产。营销方面,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产品主要销售给下游涂镀生产加工企业和涂镀添加剂生产厂商,在国际市场上,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采用自主出口和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的方式销往境外市场。公司根据产品成本及期望毛利率拟定产品期望售价,并综合考虑不同的客户类型、客户规模、产品推出市场的时间等因素,对具体销售价格进行适度调整。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在“双碳”国家战略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向好,带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需求快速增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294.6GWh,同比增长90.7%,汽车行业电动化进程仍在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动力电池的进一步发展,虽然目前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激烈,市场趋于集中,但动力电池市场仍在持续增长,不断扩大的增量市场,为新进的具有研发技术优势的动力电池企业提供市场机会。公司将通过推进核心产品的研发量产、开展前沿产品的研发及储备研发、加强与下游客户的深度合作等举措,抓住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发展的窗口期,满足不同客户对新能源动力电池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进行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委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储能多元化发展,研究健全新型储能价格机制,2021年 7月23日正式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根据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870万千瓦,同比增长110%,未来新型储能增长空间巨大,公司将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内生动力,积极布局储能电池市场。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化工行业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以动力和储能作为核心目标市场,以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为核心竞争力。

1、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新能源电池核心管理团队主要来自于一二线新能源电池生产企业,具有新能源电池工作经验,可以将供应链管理、产业化生产管理经验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生产开发,为制造车规级新能源电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公司新能源电池研发团队是一支拥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团队,核心团队成员长期深耕锂电池行业,平均工作年限超过十年,掌握着丰富的科研和管理经验,拥有深厚的电池技术背景和丰富的设计、制造经验。

2、技术优势

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价值导向,坚持面向产品应用的技术创新,深入理解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主,建立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体系,采用先进的设计开发理念,研发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长寿命的电池产品和解决方案,以期获得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从而应对市场竞争。

公司新能源电池研发中心已建成材料实验室、电芯实验室、PACK实验室、电化学分析实验室、性能测试实验室五大试验中心,同时建设了现代化的电池样品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制备技术和工艺,可以快速将前沿技术产业化。

公司具备材料、电芯、模组、PACK及储能簇的独立开发测试能力,产品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公司在材料体系设计、产品开发和生产制造核心技术方面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完善的研发体系和丰富的研发成果为产品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能源电池业务已获得16项发明专利、148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此外,经过前期的技术攻关,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已进入A样的优化完善阶段,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单体能量密度为130~145Wh/kg,具有优异的快充、低温、安全性能和良好的循环寿命,能够实现12min充电80%以上,-20℃低温放电容量保持率大于85%,循环寿命可达2000次以上。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79,159,695.92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28.15%。营业收入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2年下半年开始动力电池系统业务完成产能爬坡阶段,产能得到有效释放所致。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1、业务发展战略

公司大力推动新能源电池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价值导向,坚持面向应用的产品技术创新,深入理解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坚持创新为主,建立业务上下协同的创新体系,应用行业先进的设计理念,研究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长寿命的电池产品和解决方案,以产品在技术上领先同侪、实现卓越制造和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应对市场竞争,并适时布局行业上下游。公司将兼顾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社会等各方利益,制定务实、可行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目标,持续、健康地发展。

2、技术发展战略

随着新能源电动车对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的需求逐年提高,动力电池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无法满足终端用户需求的产品必然被市场淘汰,因此,公司致力于以创新驱动、技术领先为追求,深入开展产品研发,尤其是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使用环境、充电速度、安全性能和可靠性能等方面。目前公司已经在各个细分市场全面布局,开发基于车型的综合供电系统,抢占技术制高点。同时,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等手段提高新能源电池核心竞争力,为公司未来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储能行业发展,储能项目广泛应用,储能电池的发展趋势特点为大容量、大型化、安全化、易回收、数字化。未来公司储能产品拟从电网侧、发电侧、用户侧三个领域来做产品布局,并逐步从锂离子电池体系向锂离子、钠离子电池体系双向发展,从用户场景方面规划,拟设计开发家用光储充一体机,同时具备集成电池簇+PCS+EMS+消防等系统集成能力等大型储能系统,开发满足客户定制化要求的新产品。

(二)2023年度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坚定动力储能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围绕产能建设、技术提升、优化产品结构、管理机制创新等为主要方向开展工作,以勇于创新、目标必达的思想,推进公司快速发展。

1、产能建设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策略,逐步实现新产线的建成投产,不断提高产能利用率及产品供应能力。

2、技术提升

公司将通过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完成多样化产品的开发及量产,积极跟踪市场、行业的前瞻性技术和产品,形成技术储备,促进公司对新产品的快速开发及导入。

3、优化产品结构

积极开拓市场,优化市场产品结构,以经营目标为导向,利用多样化的产品多渠道开拓市场,形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含户储、工商业储、源网侧储能)等多样化客户群体,全面提高公司业绩。

4、持续推进管理机制创新

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提高运营决策效率;推行节能降耗管理,充分挖掘利润提升潜能;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树立业绩为先、目标导向的激励机制。

(三)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

1、经营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布局新能源电池业务的逐步推进,对公司市场开拓、生产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司管理水平不能适应公司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未能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进行及时调整和完善,将会影响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应对措施:公司将进一步健全内控和运营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并探讨行之有效、符合公司实际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优秀管理人才,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2、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风险

公司新能源电池项目所涉及的技术及相关工艺路线已成熟,但部分产品需通过相关验证方可达到量产条件,涉及的环节较为复杂,若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产品研发、生产工艺、产品应用等环节存在技术不可靠、产品品质不稳定等因素造成项目实施的障碍,存在不能顺利实施的风险。

同时,新能源电池产品在实现量产前,往往需要与客户进行较长时间的深度同步开发,而下游客户的整体生产计划乃至具体生产计划受宏观政策变化、市场风格转换、消费者偏好、配套供应商供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公司主要客户或其主要生产计划受特定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时,将会对公司当期经营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措施:针对技术风险,公司通过内部和外部技术专家会等方式对产品技术和工程技术开发进行评审。与此同时,公司与相关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掌握最新的科研动态和先进技术工艺,确保技术和工艺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公司已在衡阳新建小试线和中试线,可满足公司产品的技术和工艺验证严格遵循概念、设计、小试、中试、过程验证、量产、销售的模式,并按照严格的设计开发流程执行,逐步迭代开发验证,确保风险和问题得以提前防范。针对从客户端到制造端、供应商端的供应链传导风险,公司通过实行产销平衡、订单评审、专家评审等,对客户需求迅速掌握、敏捷响应,实现客户需求滚动预测和实时更新,确保订单准时交付,并达成产销平衡。市场营销和产品策略方面,不局限于已有的市场和产品覆盖面,逐步拓展细分市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当市场需求波动时,公司利用产品多元化优势,快速切换产品,从而减少客户需求波动带来的风险。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报告期内,锂电池行业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原材料价格变化幅度及频繁程度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影响。公司产品的售价相对于原材料价格变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抵消原材料成本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密切关注主要原料的市场价格走势,采取与战略合作供应商签订长期协议锁定一定周期的价格、与大宗金属强相关的原材料签订价格联动机制、多方竞价、批量采购等措施合理安排采购供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降低产品生产制造成本。

4、安全生产风险

公司从事的新型环保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部分原料为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且在涂镀中间体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压力反应等工艺环节,对技术操作要求较高,有可能存在因物品保管及操作不当等原因而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增设安全生产装置、以及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自成立以来,公司未发生过安全生产事故。

标签: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