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满书香的农家书屋,让耕读传家刻在中国乡村的骨脉上 环球通讯

时间 : 2023-04-28 14:20:55 来源 : 潇湘晨报

过去,走亲戚、串邻里是乡村闲时的日常,而现在,农家书屋成了大家在村里的“好去处”。

乡村农家书屋从“无”到“有”,再到如今“书香四溢”,改变的不仅仅是乡村的环境,更改变了百姓的生活方式。4月27日,2023年“书香湖南”全民阅读活动在长沙启动。走进三湘大地的美丽村落里,走进那些沁满书香的农家书屋,打开乡村耕读新画卷。


(资料图)

十八洞村,结满蜘蛛网的小木楼成了筑梦书屋

午后,琅琅读书声从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农家书屋中传来。

基层党建、法制教育、中国文学、少儿绘本、农业科技……在十八洞村农家书屋,多个类别的精选书籍陈列在书柜上。

十八洞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梅瑶介绍,十八洞村农家书屋2018年建成使用,共藏书3500余册。目前,已是湘西州设施配置最高、引领作用最强的示范性书屋。

假期时,书屋会组织村里未成年人在农家书屋开展读书会、主题班等系列“夏令营”活动,让农家书屋成为孩子们暑假的开心园。书屋还依托紧邻十八洞精准扶贫陈列馆的地理位置,让广大游客走出陈列馆后在书香中更好更近地了解十八洞的蝶变,使农家书屋成为百万名游客驻足的打卡地。不仅如此,农家书屋里还开办厨师、苗绣、导游、电商、网红等培训班,提升村民就业创业的技能水平。

村民石梅芳通过参加村里举办的苗绣培训班,成功在村里的苗绣专业合作社稳定就业,实现了一边挣钱一边带孩子照顾家的心愿。土生土长的十八洞村人施康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参加网红培训和电商培训,在抖音平台上注册了“十八洞返乡人”账号发布短视频并直播带货,在宣传家乡新图景的同时帮助村民售卖腊肉、剁辣椒等土特产,为更多想了解十八洞村的人打开了一扇窗。

民间力量也推动着十八洞村书屋建设的发展。在梨子寨筑梦书屋内,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朗诵着诗歌。一旁的书柜上,则分门别类地摆放了各种书籍,书柜旁边还配备了桌椅和电脑,可以上网查阅资料。

如今,每逢假期,就有不少学生主动来筑梦书屋里看书。“筑梦书屋的书很多,我们既可以在这里看,也能借回家。”学生隆苗苗和隆灿灿说,她们原来只能用头脑想象,没有什么书可看,现在做完作业就会和同学一起到这里来。书里的故事,也让她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每逢假期,杨诗芹也爱泡在筑梦书屋里。“以前她见到生人不敢讲话,现在胆子大了,人也大方了,还通过自己努力考上了县重点中学咧!”谈到筑梦书屋,杨诗芹的妈妈赞不绝口。

如今,走进十八洞村,绿水青山的美丽容貌让人心动,而在村子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们阅读、学习的认真画面,也与这山村的美丽风景交融成画。

秧田村,小书屋助推“博士村”文化大振兴

退休后,罗碧如选择回到秧田村,并将自己房子的一部分划给村上建书屋;年过九旬的张秋香老人,每天不仅坚持看书,还培养出两个博士……走进沙市镇秧田村,方能知晓这个村庄何以在浏阳闯出“北区出书担”的名气。

凭着读书,全村仅五千余人的秧田村,先后从村里走出28位博士、170余名硕士、1000余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如今,借助农家书屋的平台,秧田村继续延续这个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的人才勃兴。

秧田村的罗碧波是恢复高考后秧田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弟弟罗晴和女儿罗兆婧都是博士毕业。

“自家的学风,是母亲带了好头。”罗碧波说,母亲张秋香因为家境贫寒,从未上过一天学,但却坚信读书才能有出息。为了能让孩子们读书,她纺布浣纱、喂猪喂牛,没有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将儿孙抚养长大后,张秋香已60岁了,本该安享晚年的她却动起了学认字的心思。从60岁开始学认字,一直到70岁,十年间,张秋香认识了超过4000字。一直到现在,她每天都还要戴着老花镜看两个多小时的书。

为支持村上农家书屋建设,张秋香更是将7间大小厅室、共140余平方米的老宅无偿“贡献”出来,作为村里的农家书屋。目前农家书屋共设置儿童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8个功能室,上架的各类图书近一万五千册。

像张秋香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学毕业的罗碧如,虽然自嘲是兄弟中“学力最有限”,但却是四人中“精力最无限”的。从学业有成到出外闯荡,走四方的经历让他更加明白,秧田村里的这种“耕读精神”或者这种集体的认可、集体的荣誉对一个人的观念树立,有多么的重要。

“出去了,做事的时候想走个捷径偷个懒都觉得对不起别人,就像回到了村子里,大家都这么好,自己也不能差。”如今,已经退休回村的他,也将自己房子的一部分划给村上,建起了一座农家书屋。

农家书屋是农村群众学习奔康致富技能的“加油站”,也是青少年提升文化素养的“充电站”。根据村民需求,秧田村的农家书屋定期开展文学作品、诗歌创作等文化沙龙或主题讲座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博士村”人才资源优势,举办耕读传家系列主题活动,如曾邀请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的航空领域科研专家罗智祥博士回乡,为青少年讲述家风家训故事和自身求学经历。

现在,走进秧田村的农家书屋,会发现读书不分老幼。有时,农家书屋是老人们的天地,历史演义,中医知识读本,农村实用技术……都是他们会选读的书类。有时,研学活动带来了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在这里,他们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文字、声像、雕塑等资料载体,了解了秧田村的前世今生,感悟耕读精神。

老幼皆有所学,老幼皆有所乐。在秧田村,什么是活到老学到老,已无需多言。

潇湘晨报记者周诗浩

标签: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